找到相关内容420篇,用时10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新世纪,中国的僧伽教育呼唤新的教育观

    我们树立了良好的典范,也因此成就了非凡的大业。由于社会发展,生活水平提高,今天的学僧,不可避免地会存在害怕吃苦、乐于安逸的心态。因此,要把历代高僧大德的精神进行弘扬。 八、要对国情与教情进行教育佛教...

    释本性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455053478.html
  • 善财童子的求道精神

    漫长的岁月和路途中,他经历过各种各样的坎坷,但一次也没有动摇过信心,也没有心存安逸的想法,更没有退却过。   每当遇到困难时总是鞭策自己,鼓励自己,驱使自己向前再向前的善财童子的形象,常常会使我们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175056150.html
  • 佛说观无量寿经讲话叙

    佛说观无量寿经讲话叙  默 如  有情识的人类,就有思惟:有思惟,就有颐乐和企求。企求什么呢?企求生命的延长,不要死;企求生活的美满,舒适而安逸;企求最後找到理想中最适当的归宿,生天到佛国。试问:这三种企图,能如愿的实现吗?  要想办到这三件事,只有佛法是从,如能崇尚佛法,是会使其逐步实现的。佛法裏最简要的方法是令人念佛,观无量寿佛。并且有一部观无量寿佛经。对这部经,多读,多学,多修,多行...

    默 如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421664626.html
  • 越南木雕佛像简介

    (7)有水月观音像,坐姿为一腿高、一脚低的安适坐,十分自在安逸,顶上的冠却和地藏菩萨相似。  越南在地理位置上,是中国文化南向披被的极限,也是北传佛教的末端。越南南部多少也吸收了南传佛教的风格,又保留...

    陈清香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535066988.html
  • 正本清源话玄奘--读冯保善先生《话说唐僧》

    成为身外之物。在诱人的青泉旁,如茵的碧草中,玄奘整整休息了一天,享受了一天,他显得那样满足。次日,盛足了饮水,攒够了青草马料,从这身边安逸的诱惑中,奋力地挣扎而出,他又踏上了充满了风险的征程。”(《话说...

    朱逸宁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084468796.html
  • 作为东北亚三国和平架桥的佛教徒的角色

    成佛,结果佛教变为不顾一般人们受苦的小乘佛教,终于出现了人乘佛教。  韩国、中国、日本接受了大乘佛教,提倡广度众生的崇高思想。不过在另一方面,由于寺院财政日益丰饶,逐渐贪图安逸,冷眼旁观人众和社会的痛苦...

    华灵Hwa-Ryeong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1070070380.html
  • 千年佛缘禅与茶

    安逸、理而后和。”这与佛教所说的戒、定、慧具有相同的价值归宿。  南禅兴起之后,秉承“不立文字,顿悟成佛”的僧人们更加旷达,随手拈来,皆是禅机。那时有很多关于茶的公案,都是日常生活中的小事,但诙谐幽默,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441371562.html
  • 佛心凡事——我所认识的三位活佛

    只。   同行的记者小李睡在暖融融的阳光下,任两只小旱獭在身上爬来爬去之后,兴奋地回来说到:“竟然能与野生动物这样亲密,想也没有想过,太安逸了。”   一年后的去年7月,我也和同伴享受到这些小动物...

    卢猛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575474926.html
  • 一位医生看破放下的出家心路

    选择错误而终生后悔。母亲极力反对我离家求法,同学也进行劝阻,并坚持让我到国外发展。女友则根本不相信我会离开她,放下安逸的生活而到雪域去常住。她自信地开玩笑说:“看你能不能呆上两个月,那里的环境一定很...

    佚名

    |论坛精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463575283.html
  • 心眼所见、永难磨灭:智空和尚讲禅

    需要,心灵的宝藏吗?而此时感觉到的平静安逸,舒展无碍的愉悦,不正是宝藏的烟耀闪光吗? 在我们阅读禅僧语录时,最使人震惊的莫过于禅师在死亡之前的那种宁静旷达了。用“视死如归”一语来形容禅师对待死亡的态度,...

    佚名

    |论坛精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033576150.html